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肝包虫病的临床表现起初不明显,随着囊肿的长大,就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肝包虫病主要的并发症是囊肿破裂以及继发感染。
患肝包虫病的大多数的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手段,针对肝包虫病的患者,应该要在保证残余肝体积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完整切除病灶。
面对广仁乡牧业队的牧民患这种高发病,庞咚咚决定提高牧民朋友的讲卫生的习惯,要牧民养成与家畜接触后和饭前洗手的习惯,不要吃未经煮熟的食物和生水。
为了各族牧民的身体健康,她准备最近开展一次预防肝包虫的常识讲座,计划让自治区人民医院当医生的妹妹米娜下乡援医。
听到卫生院屋前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她赶紧冲出办公室。
只见乡派出所的李鹏程蜷缩在木质的手推车上,他的头部流出的鲜血染红了木板。
在乡亲的帮助下,李鹏程被抬进手术床,对这种头破血流的创伤病情,庞咚咚是早就司空见惯了。
庞咚咚跟一名年轻的护士开始给李鹏程清洗伤口、止血、包扎伤口,在李鹏程“哎呦哎呦”的呻吟下,总算处理完伤口。
护士清理着手术床旁的被鲜血染红的药棉,打了破伤风的李鹏程听女护士说,他头部没啥大问题,可以回家了。
吓得李鹏程只摇晃脑袋,“我不回家,我要住在卫生院,我头疼,我浑身上下都疼,反正我不出院。”
见护士还想出言让李鹏程出院,庞咚咚制止道:“李所长不愿出院,就让他住一晚,观察下病情吧。”
手术室外的张善善焦急地站在外面,将脑袋凑到手术室外的窗户旁,想看看里面的究竟。
这时,李鹏程在护士的搀扶下走出手术室,朝隔壁的病房走去。
“鹏程---”张善善带着哭腔呼喊着,可怜巴巴望着对她不理不睬的丈夫。
躺在病床上的李鹏程看见张善善跟了进来,气得一个转身,将后脑勺递给了妻子。
无趣的张善善坐在病床旁许久,抽噎着哭诉着,“鹏程,你不能这样待我,我知道我错了,可是你跟周华那BIAO子都能生个小孩,就不能跟我生个孩子吗?”
一听张善善的话,李鹏程一个转身,因用力过猛,撕扯到伤口了,他双手捂着厚实的纱布,哎哟哎哟着,边一脸嫌弃的眼神斜睨着妻子,“咋,跟你生个孩子,长得跟你一样寒碜人,让人倒胃口呀?!”
早就知道丈夫嫌弃自己外貌的张善善,气得威胁道:“你就不怕我到你们单位闹去呀?”
李鹏程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扬声道:“好呀,闹去呀,你只要闹,败坏我的名声,我马上跟你离婚,娶了周华,大不了,我这个所长不干了,当个普通民警,还省事。”
张善善赶紧噤声不语,生怕李鹏程真跟她离婚。
李鹏程见唬住了妻子,口气稍稍缓和道:“你要是聪明人,就别提我跟周华的事,你还能继续当你的所长夫人,每个月的工资不缺你的,否则,哼----”
想到李鹏程虽说偷偷在外有个家,还跟周华养育了一个儿子,可李鹏程每月能按时给她几百元钱,倒也算不错了,至少他还记得自己有个妻子。
张善善只能忍气吞声,夫妻俩在这间充满来苏水味的病房达成了联手同盟合约。
李鹏程继续过着享受齐人之福的生活,今后,有人托李鹏程办事送礼啥的,都放在张善善开的小杂货铺出售。
对于周华这个比自己大六七岁的女人,贪恋她身体的李鹏程舍不得离开她,但是娶周华为妻,他李鹏程是死也不会答应的,怎么说,周华曾经是干过皮肉生意的。
妻子张善善虽然长得寒碜些,可怎么也是个花黄大闺女嫁给他李鹏程的,是他李鹏程明媒正娶的老婆。
而且,张善善还很顾家,是个守家过日子的好女人。
从此以后,万事看开的张善善,竟然能主动跟周华和睦相处,亲如姐妹。
倘若有人在背后议论李鹏程和周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只要张善善听说了,她继承了妈妈胡素骂大街的水平,站在议论者的家门口骂上大半天。
由于李鹏程在广仁乡的生活作风问题不检点,传到县公安局领导耳边。
张善善听说后,马上跑到公安局领导面前哭诉,说是别有用心之人在败坏李鹏程的名声。
上级领导见李鹏程的妻子都前来为丈夫洗冤,也都信以为真了。
他们还真的以为正如张善善所说,李鹏程在广仁乡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得罪了不少人,被人诋毁栽赃陷害呢。
而李鹏程的父母得知儿媳为了儿子的前程,竟能忍辱负重,为儿子开脱,也都开始接受这个“海纳百川”的儿媳了。
李鹏程和张善善这对奇葩夫妻,成为广仁乡茶余饭后取笑的谈资。
广仁乡各族村民为张西林家出了个张忠明和张善善这对儿女而惊叹不已。
真是天下无奇不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就在李鹏程在广仁乡过着滋润的家外有家的生活时,他当年的战友田柳,这年冬天,下基层锻炼,成了县城分管农业的副县长。
田柳来到基层就下乡调研,他走家串户,了解各族农民的需求。
在老百姓那里得知,由于近些年随着人口的增多,开垦出来的荒地面积每年剧增,种植庄稼面积越来越大。
用来灌溉庄稼的农用水由于还是原来的那渠水,水量并未增加。
这样以来,每年到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各乡镇就出现抢水或因争水抡铁锹打架的现象。
田柳走访若干个乡镇,反映农业灌溉用水引发矛盾的问题是最突出的。
于是,田柳来到他定点分管的广仁乡,跟乡长海米提来到汪凌家和田坤禾家。
老农民田坤禾和老村支书汪凌就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难题,给田柳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建设农村用水灌溉设施,增加水渠的容量。
这一方案虽说能治标,可是不太现实,将伊犁河的水引到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三年五载根本无法实现。
方案二,建议各族农民错峰灌溉用水,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不同农作物的灌溉季节,来种植多品种的农作物。
当前,许多乡镇场种植的大都是玉米、小麦、红花或胡麻,品种比较单一。
倘若能引进新品种,减少种植玉米或小麦的面积,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的矛盾会缓解些。
为此,田柳和海米提互相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道:“找田苗,自治区农科所的田苗。”
此刻的田苗因酷爱农业种子研究,被组织调任到农科所,专门研究适宜新疆土壤、气候、水肥等条件种植的经济作物。
田柳和海米提兴冲冲骑着一辆两轮摩托车朝乡政府赶去,俩人来到乡书记办公室,用电话跟田苗单位联系。
已经研制出打瓜、甜菜、棉花、油葵等经济作物的研究所,一听到田柳所在县的乡镇寻求帮助和技术指导,立马派田苗来广仁乡,开始推广新疆农业科研人员研制的种子。
田苗风尘仆仆赶到广仁乡跟海米提、田柳相聚,这是三人在乌鲁木齐市求学后再次相聚。
三个无话不说的好友,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广仁乡。
看着已是伊犁地区最年轻的副县长的田柳,田苗打趣道:“柳子,哥为了咱广仁乡、为了协助你开展农业工作,打算在广仁乡安营扎寨了,啥时候咱广仁乡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遍地开花,我再回乌鲁木齐,我可是给单位立下军令状了。”
乡长海米提看着好友兼小舅子田苗,伸手拍拍自己的胸膛,承诺道:“放心,不用几年,明年咱广仁乡就要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遍地开花,后面要推广出去,让咱伊犁的耕地上种植品种多的农作物。”
生于广仁长于广仁的田苗非常熟稔广仁乡的土壤、灌溉条件,他建议道:“咱们应该大面积推广种植打瓜,我们农科所培育新籽瓜1号打瓜品种,喜欢新开垦的生地或沙壤土质,耐瘠薄,耐寒怕涝,最适应咱广仁乡种植。”
在田苗的介绍下,对农业生产一知半解的田柳和海米提,了解到打瓜属籽用西瓜类型,是一种喜温耐热的一年生植物,瓜子比较大,形如西瓜子,多半可以做成瓜子食用。
灌溉时需要根据打瓜生长的特点以及近期内的天气变化,来调整对于打瓜的浇灌分量,保证打瓜获得生长需要的水分。
打瓜的健康生长需要合理的浇灌,浇灌的水分过少,打瓜得不到足够的水分,打瓜会出现干枯、衰弱等现象。
浇灌的水分过多,打瓜会由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而出现根部腐烂,影响打瓜的健康生长。
打瓜在播种后,首先要对打瓜进行适当的水源浇灌,满足打瓜的生长过程中的需要,它不似玉米是大肥大水的农作物,而且跟玉米的头水正好错峰,这就缓解了农民因集中种植单一品种农作物出现抢水现象。
听了田苗的介绍,田柳兴奋不已,他正需要推广这种跟玉米错峰浇水的农作物打瓜、油葵、甜菜等经济作物。
田苗下基层推广特色农作物的日子里,住在爸妈家的客房里。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田坤禾在自家三亩地的院落上又新建了一幢五间大砖房。
三间房屋是四儿子田薪的婚房,剩下两间分别是两间大客房备用,给回家探亲的儿女们提供舒适的住房。
田坤禾夫妇俩人住在原来的土坯屋里,虽然低矮简陋,但冬暖夏凉,挺舒服。
副县长田柳下到广仁乡后,从不住在乡政府给他提供的宿舍,吃住都在田坤禾家。
在小叔田坤禾家里,田柳有种被父母疼爱关怀的感觉和氛围,吃着粗茶淡饭、聊着家常话,谝着闲传子,温馨而贴心。
广仁乡乡长海米提在县畜牧局工作多年,熟悉畜牧业常识,“隔行如隔山”,但对农业知识不甚了解。
广仁乡种植庄稼能手田坤禾自然成了他上门请教的对象,加上田苗和田柳的到来。
海米提成了田坤禾家的常客,有时,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为了一个话题争执许久,脸红脖子粗的。
每当三人就种植庄稼出现分歧争论不休时,就会拉着田坤禾和汪凌前来理论。
田坤禾家的客房,成了农业专家田苗、畜牧专家海米提、县领导田柳以及农业土专家田坤禾、汪凌争辩的战场。
老少两代人为了发展广仁乡的农业和畜牧业,发生观念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
相差二十多岁的两代人互相交流思想,让田苗、田柳和海米提这一代建设新疆的年轻人,比上代人思想活跃超前而又务实。
为能否在盐碱地种植庄稼,怎样改良盐碱地,他们在激烈的争论着,老少两代人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办法。
少年时,曾在私塾读过十几年书的田坤禾一直坚信,“星星改变天空,汗水改变土壤,知识改变命运。”
开春来临,在田苗的指挥下,海米提乡长发动宣传,号召广仁乡各族村民,除了种植少量的玉米和小麦、胡麻外。
剩余的3000亩地全部分片、分土壤性质种植了打瓜、油葵、甜菜、黄豆等经济作物。
为了做好记录,农业专家田苗,这年的春夏秋三季,几乎就吃住在田间地头,住在海米提从部队借用的一个帐篷里。
他细细观察着打瓜、油葵、甜菜、黄豆在广仁乡土质好、沙壤土、盐碱地不同的生长情况。
见敦实的田苗瘦削成马竿了,吉月娥心疼大儿子,做好三顿饭,安排四子田薪开着田穗淘汰的铛铛机,给田苗送饭。
干工作如“拼命三郎”的田苗几次晕倒在田间地头,堂姐庞咚咚将他按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医治。
可是等身体稍稍好转,田苗偷偷地溜出病房,又全身心投入到农作物的研究之中。
世界总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卓识、勤勉奋斗的人让步。
第一时间更新《走西口之天山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