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削藩这事,做起来也简单
马如龙脸上赫赫道:“刚才的赏赐不算,从今天起,这个尚仪局归你管了。”
尚仪局的管事,那怎么说也算个局长。
可那女官闻言依旧哭哭啼啼,这倒也是,一个无权无职的国舅爷,咋可能一句话就封这么大的官。
马如龙也不在意,等到饱餐一顿以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这才大摇大摆的回御书房。
……
没等太监通报,马如龙直接推门而入。
朱元璋似乎对他的冒失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抬头瞥了一眼。
马如龙随手将吃剩的包子丢到龙案上:“姐夫没吃饭呢吧,我给你带了点吃的。”
随后看到一旁的朱允炆,顿时吓了一跳。
“你小子不是要死了吧?!”
话说朱元璋一直在翻阅这些年的往事,朱允炆没有得到命令,也不敢动。
整整两个时辰,就这么一动不动的杵在原地。
别忘了,这货头上还有伤呢!
血迹已经在脸上干涸,看不清朱允炆的脸色,可从那双黯然的眼睛和摇摇欲坠的身子,能看出来这小子马上油尽灯枯了。
朱元璋这时才反应过来,看了朱允炆一眼也吓了一跳,皱眉道:“别站着了,先去太医院瞧瞧伤。”
朱允炆呆了一会儿,总算回过神:“多谢太祖!”
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感激的看了马如龙一眼。
要是国舅爷再晚来半个时辰,怕是自己真要噶在这里。
“你先等会儿。”
马如龙喊住了朱允炆,叮嘱道:“我和尚仪局的一个女官挺有缘分,你写道折子,封她当个局长当当。”
他这人虽然不着调了点,可答应人家的好处,总归是要兑现的。
朱允炆想了想道:“舅姥爷说的是尚仪主官吧,我记下了。”
等到朱允炆离去,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不忍,放下卷宗轻声道:
“你说的对,允炆这孩子人不错,就是不适合当皇帝。”
“姐夫怎么感触这么深?”
朱元璋将手中的卷宗递了过去,虽然他不想和马如龙交心,可在这建文年间,唯一能说得上话的,也就是自己这个纨绔的小舅子。
马如龙接过卷宗看了看,同样有点可怜朱允炆。
从记载来看,在太子朱标薨后,朱允炆衣不解带守孝数月,消瘦至骨瘦如柴。
这也让朱元璋深感触动,这才定下了让朱允炆当皇太孙的决策。
而朱允炆也没让他失望,坚决贯彻了太子朱标的仁德政策。
亲自参考《礼经》和历朝历代的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苛刻的条文,在民间凡响不错。
在登基以后又下旨大赦天下,下诏行宽仁之政,酌量减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昭告天下,求贤访能。
重农商,兴学堂,考察官吏,责令密探巡视天下。
还有一条,由朝廷出钱,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
养老观念,这是一个费钱费力的活。
这种做法,莫说是在封建王朝,即便是二十一世纪都鲜有国家能做得到。
可以说朱允炆是皇亲国戚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他登基两年来,天下百姓无不称颂仁德之风。
马如龙摇摇头,难怪刚才老朱差点掉眼泪,估计朱标登基也就这样了。
当然了,削藩的事另说。
“这小子心是好心,就是太理想化了。”
马如龙一句话给朱允炆的这些年评价。
老朱好奇道:“理想化?这是什么意思?”
马如龙大大咧咧道:“姐夫,你想想看哈,登基之初最重要的是稳定军事大权。”
“这孩子却一心想要宽行天下,自以为得民心就能得天下。”
“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色彩。”
这个说法朱元璋很是赞同。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建立在民心能带来武力支撑的前提下。
看来自己这个小舅子也不是一无是处。
朱元璋难得露出一抹笑容:“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马如龙毫无顾忌道:“如果我是朱允炆,也会施行仁政,但不会白浪费钱。”
“现在除了那些藩王,天下归心,只要贴出征兵的告示,多的不敢说,半年内征兵五十万问题不大。”
老朱点点头,这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然后呢?”
马如龙嘿嘿笑道;“然后肯定还是削藩喽。”
“加上应天府守军二十万,再号召天下兵马,凑齐百万大军,直奔北平!”
北平,正是燕王朱棣的封地!
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带老朱刷靖难副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