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北京保卫战,战至最后一滴血!(求数据)
朱祁镇已经葬送了大明最为精锐的部队。
加上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将才,以及最为优秀的一批谋士大臣也皆已身死。
而且土木堡之殇,必然会让大明国内群情震动,军心、民心皆是不稳。
再加之京师就算留有部队守卫,那也绝对已经不是精锐。
在这样极度不利的情况下,面对如狼似虎的瓦剌大军,京师还能守卫得住么?
朱棣在这一刻,也着实为大明捏了一把汗。
哪怕是出现一丝丝的纰漏,这后果甚至就会是……被灭国!
大明的江山社稷,难道就在自己的子孙后辈手中葬送了?
朱棣根本无法想象这一切!
他深吸一口气后,这才继续往下看去。
“土木堡之变让咱痛心疾首,大明将成为汉族皇廷历史上继西晋和南宋之永嘉之乱、靖康之耻后的又一奇耻大辱。”
“但随后,先生便对咱谈到了北京保卫战。”
“当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回京师,举朝震惊。”
“北京城中危机四伏,人心惶惶,大明朝进入了至暗时刻,陷入绝望境地。”
“其中,侍讲徐珵更是以星象有变为由,鼓动朱祁钰南迁。”
“所有人都知道南迁意味着着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将会重演,但是和生存比起来,这些并不重要,不是所有人都是视死如归的。”
“一时之间,朝堂中南迁的消息甚嚣尘上。”
看到这里,朱棣微微皱眉。
若是在那种情况下,若是选择弃京师而逃,那大明气数就真的将尽了。
北方盛产粮食、矿物、木材,若是舍弃大明日后将再难崛起。
若是南迁,大明被瓦剌彻底击败吞并,那就是迟早的事。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却是让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临危受命的兵部侍郎于谦,却是站了出来。”
“于谦于朝堂怒斥徐珵:
自太祖建国,历经十三次北伐,北元皆溃不成军;
永乐年间,太宗五征漠北,瓦剌鞑靼望风而逃;
仁宣两朝,我大明可有哪一次对瓦剌宵小避让过?
近些年来,瓦剌势力日渐扩大,不断绕我大明边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我大明若是退后一步,瓦剌必得寸进尺再进一步!
京城,乃我大明江山社稷之根本!
如果就此南迁,京城的百姓怎么办,北方的百姓又该怎么办?
天下百姓将对我大明丧失信心,败势将再也无可挽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难道你们都忘了宋朝南渡之后的事情吗?
再敢有提南迁者,可斩!
作为大明臣子,我于谦必与京城共存亡,如果你们看到我有后退半步,皆可杀我!”
看到这些话,朱棣也听得很是激动。
看来这于谦也确实是个人物,朱祁钰能授命他为兵部侍郎,也算慧眼识人了。
这样想着,朱棣就继续往下看去。
“有于谦这等忠臣,是咱大明之幸。”
“也幸好祁钰这孩子,并不像朱祁镇那么蠢。”
“他同样认为南迁不可取,于是就采纳了于谦的意见,固守北京,并委托于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在于谦的带领下,明廷上下进入紧急战备阶段。”
“一个多月后,也先挟朱祁镇率数万瓦剌大军逼近北京城。”
“景帝朱祁钰命于谦提督各营军马,抵御来势汹汹的敌军。”
“当时,总兵石亨觉得北京墙高城厚,坚壁清野、据城而守是最为妥帖的战术。”
“但于谦则却直接否决了。”
“他向朱祁钰建议,以攻代守,誓死不退!”
“朱祁钰接纳此御敌方案。”
看见这些内容之后,朱棣的信心也变多了几分。
他接着往下看去。
“于谦派遣诸将,率领大军严阵以待。”
“他亲自披挂甲胄,坐镇直面敌军于德胜门。”
“他下军令:临阵之将领弃军队于不顾者,斩!军士不顾号令后退者,斩!”
“并同时动员全军:
多难兴邦,危局建功!
大明的未来就在此刻诸位的手中,望诸位同心戮力,随我一同等那也先贼子的到来,告诉他们,我大明不可辱!
身为大明子民,我们要为大明流干最后一滴血!”
“城中所有兵士,皆齐声应诺!”
朱棣看到这里,不禁心中暗赞。
他精通掌兵一道,自然也明白于谦的想法。
这是因为当前明
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入狱后,朱棣怒夷孝儒十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