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画大饼,第二场劫难!(求数据)
朱棣忍不住脱口而出。
没错,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儿子朱高煦的名字。
只见日记中写道,
“老四,你家那老二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先生说了,自从靖难之役朱高煦建功以后,他便以此自负,并恃功骄纵,多行不法之事。”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从你老四给他画大饼开始。”
“靖难之役期间,老四你多次濒临危难。”
“建文四年,你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陷入了重围,情况万分危急之时朱高煦率军赶到将你解救。”
“你便随口对他说了一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看到这里,朱棣微微一思索回想后,不由老脸一红。
浦子口战役,他当时陷入了南军的重围,几乎就陷入了必死的绝境。
而那时候朱高煦的出现,就直接就救了他的命。
而在当时的情景下,他也是顺其自然的就说出了这句话。
话中的世子自然就是指自己的长子朱高炽,而他身体不好也是事实。
在朱高煦的耳朵里,这明摆就是父亲对他说“你哥哥身体不好,你努力帮我打下江山,将来太子的位置你是有机会的”。
朱高煦后来也果然备受鼓舞,奋勇作战。
靖难之役最终能在决胜局取胜,朱高煦确实功不可没。
但朱棣的这句话,其实只是他给出的一张空头支票,其实就是在给朱高煦画饼。
因为朱高煦的性子,朱棣自然是十分了解的。
他虽然带兵打仗十分勇武,但他那暴躁、蛮横的性子,却不是一个当帝王的料。
反观朱高炽,虽然身子是差点,但是治国的能力好,才可以培养成继承人。
朱棣看着日记一阵无语。
难不成就因为自己的这一句话,导致了朱高煦的野心膨胀,直到造反?
这样想着,他就继续往下看去。
“先生说后来便是老四你登基,年号永乐。”
“永乐二年,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你给画的大饼终是落空,他心中渐生怨念。”
“永乐二十二年,你在北伐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在北京继位,是为明仁宗。”
看到这里,朱棣明显一愣,神色错愕。
老爹这写日记这是什么手法?
一行跳过就是整整二十年?
第一句话自己才刚刚当上皇帝,这才第三行就给自己写死了!
不过这时候他也顾不得其他,连忙继续往下看去。
“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
“汉王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设伏,截杀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猝,没有成功。”
“不久,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刚刚登基,就给汉王朱高煦赏赐厚礼,并给他新建王府。”
“此后,凡是汉王朱高煦提出的请求,宣宗都按照他的意见一一照办。”
“这让朱高煦更加确认宣宗软弱无能,是在向自己服软,他变得更加骄横狂妄。”
朱棣看到这里,只感觉势头越来越不对劲了。
他心中祈祷着,希望一切不要发生。
但接下来的内容,果然和他想的一模一样。
“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
“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却被张辅告发。”
“说到这里,咱也得夸一句。老四你这儿子虽然不老实,但孙子倒是不错。”
“宣宗朱瞻基面对朱高煦的造反,他却念在叔侄之情仍然不忍直接用兵镇压,仅仅派宦官赐书信给朱高煦让他交出兵权,并允诺事后不予追究。”
“但朱高煦却是铁了心要造反,他部署重兵压阵,向北京进军。”
“朱瞻基于是只能派阳武侯薛禄率军讨伐,而大学士杨荣却劝宣宗御驾亲征,被朱瞻基采纳。”
“起初,朱高煦起初听闻薛禄率军,非常高兴,认为很容易就能对付。”
“直至得知宣宗亲征后,他方才感到害怕。”
看到这里,朱棣有些出乎意料!
因为对于朱高煦的掌兵能力,他自然是清楚的。
他有着大将之才,也有着从死人堆里杀出重围的血性,即便是那些明朝开国名将,他都可以媲美。
而这样的朱高煦,却在朱瞻基亲征之时感到害怕。
这就说明自己的大孙子能力,足以让朱高煦感到忌惮!
朱瞻基成长至此,乃大明朝之幸啊。
不过眼下
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入狱后,朱棣怒夷孝儒十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