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其实我爹和我大哥还开创了一段时间的盛世。”
“号称,仁宣之治,是继洪武盛世,永乐盛世之后的第三大盛世。”
闻言,朱元璋和朱棣的面色才缓和一些。
开局三盛世,估计也就咱大明了。
朱元璋心中有些喜悦。
“仁宣之治,也被认为是大明最为巅峰的时期。”
“这个时期,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乐。”
当听见这话,朱瞻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还好,还好,那个人不是自己。
不然他已经能够想象到。
倘若这个人是自己,那不得被老爷子抽死?
朱棣听着这话,也是叹息一口气。
还好还好,没选错人。
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没有让自己失望。
最起码三代之内,都是盛世。
这一点就已经很难得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此时也对朱棣篡位之事。
少了一些芥蒂。
“瞻坦,这土木堡之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明明之前高炽和瞻基开创了仁宣之治。”
“都已经是巅峰盛世了,为何还会出现变故?”
朱棣心中困惑到。
土木堡这个地方他倒是知道。
草原的一个地方。
好像是在瓦剌部境内。
难不成大明败给了瓦剌部?
那也不至于啊?就算是战败了。
前面还有一个仁宣之治的盛世。
就算是打了一场败仗,也不至于由盛转衰吧?
此时朱元璋也有些诧异。
从朱瞻坦口中,他得知仁宣之治时期。
大明朝是最为强大的时期。
堪比大唐的开元盛世。
为何会出现由盛转衰的情况。
“这还要提一嘴,那就是爷爷迁都北平一事。”
“永乐十九年,我爷爷将首都迁到了北平,并且应天府作为陪都。”
听见这话的朱元璋一脸茫然。
“老四,你迁都就迁都,迁到北平去干嘛?”
对于迁都,朱元璋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
因为他也曾向要过迁都。
只不过不是迁都北平。
而是迁都西安。
朱棣连忙解释道:“爹,我是马背上皇帝。”
“自然是要天子守国门。”
朱棣迁都北平就是想要皇帝亲自镇守国门。
也便有了天子守国门这句话。
然而朱元璋却不相信这些。
“咱看啊,是北平距离草原更进,北伐更容易。”
朱元璋对于朱棣的心那是拿捏的死死的。
见自己被拆穿,朱棣也有些不好意思。
他之前确实是这么想的。
毕竟在北平呆了十几年了。
还是觉得北平要好。
随即朱瞻坦继续说道:“正统十四年也就是朱祁镇在位第十四年,瓦剌部也先攻占大同。”
“大同告急,明英宗朱祁镇好大喜功,想要像爷爷和大哥一样,亲征瓦剌部。”
“在宦官王振的鼓舞下,朱祁镇率领五十万大军亲征瓦剌部。”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异样。
毕竟大明边疆城池被打了。
自然是要打回去。
“然而,这次亲征准备的时间两日不足。”
“便匆忙率领五十万大军亲征。”
当听见这话时,朱元璋和朱棣的脸都绿了。
徐达和朱瞻基明白这其中的弊端。
准备时间不到两日?
这是裤衩子都没穿就上战场了?
他们都是武将出生,都打过仗。
五十万大军这种级别的军队。
准备的时间最少也要在十天以上。
这还是在比较急的情况下。
就算是朱棣亲征北伐,每次都会准备一个月有余。
什么事情都先准备好才会出发。
“准备时间不足,导致军队上下一片混乱。”
“而朱祁镇在出征后,便将军队大权交给了太监王振。”
听见这话的时候,所有人都蒙圈了。
这是什么操作?
太监?掌管军队?
这不是和宋朝的文官打仗一样吗?
甚至还要更为荒谬。
“因王振不懂军事,导致将领处处受到限制。”
“军队在王振的率领下,屡战屡败。”
“之后前方败报频传,

第一时间更新《人在大明写日记,朱棣追我十条街》最新章节。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明王首辅

丑女重生之贵女邪妃

我在末世卖麻辣烫

穿成病娇太子掌中娇

三国之最强帝王

主公一你的谋士又挂了